“十三五”目标达成! 电动汽车充电桩下一步如何破局?

2020-09-27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132.2万个,公共充电桩为55.8万个,数量居全球首位,对比过去5年,车桩比从8.8∶1迅速下降至3.1∶1。

        自国家发改委今年4月明确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范畴以来,其关注热度达到空前。然而尽管充电桩在数量上迅猛攀升,但整体可持续发展仍存诸多制约。

       “特别是在私人充电桩领域,受限于车位不足、电力负荷不足等原因,目前仍有近1/3的新能源汽车未能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从而限制了产业规模;而在公共充电桩建设方面,区域协同不平衡、市场布局不合理、无序竞争等问题,也影响着用户的使用体验。”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新能源汽车储能研究所首席战略官与副所长李立理在9月22日举办的第四届(2020)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暨“脱贫攻坚·能源扶贫成果报告会”上表示。

         我国该如何扭转私人充电桩发展滞后局面、平衡各区域发展步伐、破解企业盈利难困局,已成为当下重要课题。

       01.“十三五”目标基本实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并建立较完善的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

       “截至目前,充电桩设施总体已实现了‘十三五’预期目标。”李立理指出,我国现已建成公共领域专用设施、城市/城际公共充电设施、私人/单位专用设施和特定场景换电设施4类设施构成的基础设施体系。2015—2018年,充电设施规模扩大超10倍,支撑500万辆电动汽车推广目标如期实现。

        特别是公共充电桩建设已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截至2019年底,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已达51.6万个,超过‘十三五’规划的50万个预期建设目标。”李立理说。

        经过五年努力,我国充电桩产业市场体系建设也已取得了长足进步。

        据李立理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国家到地方的充电桩配套政策体系,以及相对完善的充电标准体系。“互联网+”的多层次平台体系基本成型,重点城市普遍具备了数字化监管能力,北京、上海等地还推动分级分类精细化监管。

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充电桩运营商数量预计已超1000家。重点城市普遍超过百余家,如广州约160家、上海113家、成都153家、厦门128家。

       “我国充电设施企业在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上有先天优势,科技和模式创新总体处于全球领跑水平。目前,自主品牌设备在国内市场份额和设备出口等领域均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李立理表示。

        02.短板突显制约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充电桩产业整体长足进步与分领域‘冷热’不均现象并存。”李立理同时指出。

        比如,公共充电桩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的同时,私人充电桩滞后短板突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先行区域超额完成建设目标,其他区域滞后比较明显,低线城市建设不足,农村地区甚至缺失。

       “‘十三五’期间对私人充电桩的预期车桩比为1:1,据保守估计,到今年年底可完成140万个私人充电桩建设,届时车桩比约为2.1:1,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李立理说。

        据介绍,在区域发展方面,北京、天津、河北、上海等充电桩加快发展地区,已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42.2万个,约占全国总充电桩数量的75%,比预期目标高出15个百分点;而在示范推广地区,如山西、内蒙古、吉林等地,充电桩建设相对滞后,截至7月,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13.7万个,约占总充电桩数量的24%,比预期目标低12个百分点。

        “这种区域不平衡的现象在‘十三五’期间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李立理说。

        此外,公共充电桩领域速度与体验、规划引导约束不足,充电桩用能方式粗放,设备灵活性和储能潜力被闲置等均将是接下来影响充电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03.需构建数字化充电新生态

       如何尽快扭转困局,实现有序发展?对此,李立理指出,一是要强化规划引导和约束,总量调控约束与市场化竞价“双管齐下”;二是数字化分类分级监管,构建数字化新型监管体系,培育新型产业生态。

       和信瑞通总经理助理佀庆华同时建议,国家和企业应打好“组合拳”。

       唐晓猛则强调,应从提升场站运营效率,细分市场服务,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充电桩运营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加速推广有序充电,进一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车网互动(V2G),改变现存无序充电局面。同时要在细分市场服务方面做文章,以更好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延伸更多充电增值服务,创造更多盈利点。”唐晓猛说。

        “车网互动商用化的时机有可能会在五年左右到来,我国非常有必要借鉴5G商用化领跑经验,以全球率先规模商用为目标,成立国家层面推进机制,明确分阶段的路线图,确保中国成为V2G全球首批商用国家。”李立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