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居民小区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136万辆,中国已进入新能源汽车普及阶段。进入普及阶段的特点是,产品性能发展的重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而充电基础设施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为此,笔者在此重点就居民小区充电桩建设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当前居民小区充电桩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产品质量管控相对薄弱。可分为四方面:一是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标准,是按照电工类产品的标准体系制定并实施的。而充电基础设施的使用工况在很多时候比以往的电工产品使用条件更加苛刻,质量要求也应该更高,需要进一步在使用中完善。二是尚未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管控体系。目前,在国家能源局指导下,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已经建立了产品标识管理制度,采用行业自律的方式,对于充电基础设施产品质量进行管理。但由于不是政府强制实施,总体上管理力度偏弱,推广的也不理想。三是居民小区充电桩属于私人单个安装,品牌杂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处于采购链最末端,成本成为唯一考虑因素。四是缺乏居民小区充电桩安装建设标准。这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问题,这一标准既不属于汽车行业,又不属于电力行业,而是属于住房与城乡建设行业。对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笔者过去曾提出过希望按车规级要求生产和管理的建议。当然产品质量标准也不是越严越好,需要在质量与成本中间达到平衡,需要相关各方密切合作,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索。
第二,缺乏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既没有像汽车产品一样有定期维护保养的制度安排,也不像公共充电桩那样,大多有营运单位建设并负责维护管理。虽然目前私人拥有电动汽车比例仍较低,居民小区的私人充电桩使用频次也低,而且以慢充为主,目前质量问题尚不突出。但在电动汽车普及后,这终归是一个问题。
第三,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负荷对于电网的冲击会越来越大。虽然私人拥有的新能源汽车在居民小区充电,一般是慢充模式,但一辆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流也会达到几十至上百安培,大于一户居民的用电。而且私人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大多在晚上下班以后,正好和居民用电晚高峰重迭。解决这一问题的近期方法是采用有序充电,即根据用户的急缓程度尽量安排在后半夜用电低谷时充电,避免对电网的冲击。中远期方法是采用V2G技术,让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网互动,在用电低谷充电,在用电高峰反向电网提供的电能。
第四,管理居民小区的物业公司缺乏为用户安装充电桩的积极性。原因很多,包括缺乏技术支撑能力、小区电力容量不富裕、其他的业主不同意等等。最核心的是缺乏利益机制。根据政府规定,物业公司向小区居民增加收费项目,必须得到物价部门核准。目前对于绝大部分居民小区存在的问题是,安装了充电桩以后,给物业公司增加了工作负担,却不能增加收入。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1月份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年会上,国网恒大公司提出了系统的建议。在行业调研中类似的建议。概括起来就是:实施社区充电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是:
一、由城市主管当局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流程,如招标,选择若干有技术能力的运营公司,负责辖区内居民小区的充电桩建设运营业务。变零散的个别安装为有组织、有责任主体的企业行为。
二、运营公司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对于采用的充电桩产品,可以进行质量管控。对于建设安装也有质量保证,在缺乏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也可以先行制定企业标准,进而形成行业标准。对于充电桩产品还可以集中采购,避免品牌杂乱现象。
三、对居民小区的充电桩建设采取统一规划。可以避免重复施工,降低成本。据国网恒大公司测算,在新建小区内进行统一规划,可以降低安装成本1/3。
四、运营公司对于已安装的充电桩实施有盈利的维护和运营。既可以保证设备完好,使用方便,又可以实施有序充电,避免对电网的冲击。
五、运营公司应该与居民小区的物业公司分享收益。既可以取得物业公司的支持,又可以让物业公司因自己付出的劳动而获得收益。最重要的是,可以一举扭转小区物业公司对充电桩安装不积极的问题。
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管理模式,肯定会增加用户成本。但以笔者自己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体验,目前在小区自己车位上充电,用电成本约为汽油的1/10。如果小区车位充电有人管,用电成本提高到汽油的1/8至1/7,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即充电产业。这个新的产业涉及到原有的多个政府管理部门和产业,问题复杂,涉及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极强的实践性。希望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多关注这件事,不要怕费事,也不要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