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新基建”来解决和优化新能源充电桩的建设问题?

2020-07-02

        充电桩的规划建设分为三个方面:在哪建,即建设充电桩的合适选址;建什么,即选择快充桩还是慢充桩;建多少,即不同地区快充桩和慢充桩建设数量。

        在这些方面,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平台已开始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或可提供有益借鉴。

        据介绍,目前,该平台已接入车辆327万辆,所有车辆数据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采集和上报,主要包括行驶过程及充电过程的技术状态信息。

      “每辆车充电的状态信息与桩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分析用户平时充电时间、停车时长等充电行为,每5分钟更新一次,形成动态数据库,绘出‘充电桩实时数字地图’。充电桩运营商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将充电服务和用户需求更好地结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充电和其他服务。”刘鹏告诉记者。

        刘鹏进一步指出,利用大数据进行充电桩规划建设的基本方式是将城市按照片区划分,分析相应的充电桩需求。

        以今年4月份北京外国语大学片区潜在用户充电需求分析为例,分析结果显示,该片区潜在充电车辆为55辆,其中85%是私家车,62%的车辆月充电量在100千瓦时以内,35%的车辆每次平均充电量在20—30千瓦时。这样的区域“画像”就为“在哪建”提供了基本的数据参考。

         在“建什么”方面,大数据平台可以基于车辆型号和用户充电习惯,预测功率需求。

         例如上述片区内,35%的充电桩功率为60千瓦,47%为45千瓦,120千瓦以上充电桩数量只占比5%,根据充电功率的分布,可以梳理清楚快充桩和慢充桩具体需求。

         而“建多少”方面,大数据亦可精准掌握充电桩的充电缺口,根据充电桩使用排队情况,确定每个时间段的充电需求,从而指导后续充电桩建设。

        深挖增值服务 “新基建”让桩企盈利有盼头。大数据让充电桩的规划、建设更加合理,也让二者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密切地融合。

      “充电桩作为‘新基建’的发展重点,就意味着要用‘新’的技术解决‘旧’问题。”鹿文亮表示。

         白皮书指出,“新基建”中充电桩产业发展“新”在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充电桩通过与智能电网、物联网、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等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打造“车—桩—电网—互联网—多种增值业务”的智能充电网络。

         这样的智能充电网络,一方面可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和企业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可将产业链往后延伸,开拓各种大数据和其他增值服务,为充电桩行业带来新的盈利模式。

         谈起“新基建”背景下充电桩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鹿文亮分析称,充电桩运营商将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开拓众多增值服务领域。如大数据商通过电动车充电时获取的大量数据,包括动力电池信息、用户习惯、车辆分布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开拓二手车评估、用户画像、商圈规划等增值数据服务。这些增值服务有望打造一个更大的后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