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380万辆,公共充电桩充电量超过69.6亿kWh
当前,我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充换电标准体系,与美国、欧洲、日本并列成为世界四大标准体系。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20万辆、保有量超过380万辆,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充电设施保有量为121.9万个,其中公共充电设施51.6万个,私人充电设施70.3万个。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公共充电桩累计充电量超过69.6亿kWh。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高速公路充电桩0.84万个,打造了覆盖全国19省171个城市5.1万公里的“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快充网络。
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到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5%、超过700万辆,保有量将超过2000万辆。届时,我国需建成200万个公共充电桩、1000万个私人充电桩,才可有效满足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供给需求。
“中央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将有效解决充电难题,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对促进产业走出短期底部、保障产业行稳致远、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全生明认为。
但在全生明看来,我国目前的充电设施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充电设施仍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主要短板之一,必须科学指导充电行业发展方向,全面加快充电设施建设。
因此,全生明建议,应加快构建“有序慢充为主、公共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他指出,结合智能有序充电技术的居民区慢充具备大规模推广的价值。“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公共快充方式充电速度快,但投资大,适宜作为家庭乘用车的临时补电方式;居民区有序慢充方式投资小,且配电网容量利用率高,适宜作为家庭乘用车的主要充电方式。 因此,‘有序慢充为主、公共快充为辅’将是满足家庭乘用车规模化充电需求的唯一高效可行的充电方式,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推广。”
推广充电设施建设,还应注重形成互动化、共享化的建设运营导向。全生明提议要提升车网互动水平,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的高效互动:一是推广“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发挥新能源汽车在用电需求侧的作用,通过大电网资源配置与电动汽车负荷聚合技术,使充电行为响应新能源供应和电网运行,实现电动汽车对新能源电力的定向消纳。二是推广V2G技术应用,以V2G技术实现新能源汽车对电网的反向供电,可以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和安全应急响应能力,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供新路径。
全生明认为,在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更要注重通过共建共享不断提升设施的运营效率,加强公共充电桩互联互通,加快建立统一的互联互通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加大充电设施运营阶段的财政补贴力度,引导运营商从重建设转向重运营。
在加强个人充电桩共建共享方面,全生明指出,目前,居民区个人充电桩尚未有效实现设备联网与共享,个人自用情况下每年仅使用500小时,利用率极低。要以政策和市场手段提升个人桩共享积极性,推进充电运营商与地产、物业等相关方的合作,在居民区推广“邻近车位共享充电桩”等建设模式,破解充电设施报装难、安装难,提升设备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