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鸟能源: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2020-05-12

       日常生活中因为充电不规范,造成的充电起火事故屡有发生。专家介绍,电动车一旦发生失火,会在很短时间内产生超高温度,伴随以1m/s的速度快速上蹿密布房间楼层毒气,让人无法逃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过去几年电动车起火事故,数据分析显示,大部分的电动车起火,90%概率发生在充电过程中,事故场所大多数为电动车停置相对封闭环境中,在如楼道等。进一步导致逃生几率降低。

       根据国家应急救援部数据,自2009年以来,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73起,死亡355人。仅2011年北京市大兴区旧官镇,电动车私拉电线充电引发“4·25”火灾,就造成18人重大死亡事故。同样悲剧,也出现在了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9·25”电动车上楼充电引发火灾,造成11人死亡事故。

       正是在这个情况下,国家公安部联合应急救援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虽然出台有一定时间,但是作为充电桩的同业,关注该通知,并解析的并不多。

        这里笔者尝试从业界的角度做个简单的解读。

       该通知从5点,分别从生产、销售、使用、消防、机制角度做了说明。

一、生产: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661-2018)于2019年4月15日正式实施。

  •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生产企业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生产企业监管。
  • 对存在安全隐患生产企业,加大缺陷产品调查力度,督促企业履行召回义务。
  • 加强电动自行车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
  • 追责机制:由认证机构依法对认证证书作出处理直至撤销认证证书,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责令停止生产并予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销售:

  •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对电动自行车批发市场、销售门店以及销售环节,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电动自行车及配件的管理。
  • 打击销售无证或伪造认证证书、无厂名厂址等来源不明产品的违法行为。
  • 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改装问题,
  • 严格依法查处自改装原厂配件、外设蓄电池托架、拆除限速器等关键性组件、私自更换大功率蓄电池、将回收车辆配件以旧充新再次出售等行为。

三、使用:

  • 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及时发现和制止电动自行车在公共区域违规停放、充电等行为
  • 劝导群众按照规定为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主动报废过渡期满的超标电动自行车。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推动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鼓励新建住宅小区同步设置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故障报警等功能的智能安全充电设施。
  • 重点整治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
  • 督促外卖、快递企业站点设置集中充电场所,配置具有短路保护、自动报警等功能的安全充电装置。
  • 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依法清理搬离;

四、消防:

  • 各地深入宣传电动自行车安全停放、充电知识,普及初起火灾扑救和逃生自救常识。
  • 针对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居民住宅区、出租屋集中区域等场所和快递、外卖企业及其配送人员,大力开展警示性宣传,曝光典型火灾案例,张贴发放标语图册,引导群众和快递、外卖企业购买并安全使用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电动自行车产品。
  • 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演练,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五、机制:

  • 各地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情况管理
  • 加强快递、外卖企业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有效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联合查处、案件移送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加强全链条监管,实施协同监管,形成工作合力。